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自大年初一首映,直到6月30日下映,共计精彩发布了153天。在如今中国电影市场迅速上架与下映的背景下,这部影片不仅在上映时间上创下了新高,连票房成绩也是史无前例。
乍一看,仿佛这是中国电影行业的辉煌成就,但实则在这背后却揭示出一个鲜明的现实——能够真正打动观众并振兴市场的影片,似乎也就那几部而已。
作为2019年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的续集,这部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不仅坐拥全国票房的桂冠,还在全球票房排行榜上荣登第五位,成为国产动画,乃至整个电影史上的又一里程碑。
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的成功,离不开多个关键因素的支持。首先,它具备超强的号召力:观众与哪吒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为票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其次,受众定位得当:父母与孩子的亲子情结,加上国漫粉丝群体的三重叠加。再者,视觉效果的全面升级:本片的制作水准较前作更为成熟,打斗场面和场景设计更加刺激。最后,排片的渗透力强:观众愿意持续购票,这也促使影院愿意长期排片。
展开剩余72%然而,长期霸榜并不意味着市场繁荣,反而反映了“新片接替不足”的隐忧。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自春节档以来保持热度,几乎贯穿整个2025年上半年的放映,虽然电影本身战斗力十足,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:其他新片缺乏竞争能力,未能形成有效对抗。
目前市场出现明显的“青黄不接”现象。从春节档后的几轮新片中(如清明、五一和端午),大多数票房和话题热度都不理想。许多新的国产影片缺乏吸引力和传播力,上映后迅速沉寂。“一枝独秀”的现象让市场中等和小众影片的存在感下降,导致观影选择的单一化。最终,观众依旧选择那部“看过还能再看的”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。
谈到中国电影市场的“得”与“失”,我们可以总结如下:
“得”:
- 再次证明:国产动画具备持续的票房能力;
- 成功打造出“国漫品牌”的持续性案例;
- 影院与平台对头部国漫的信心提升;
- 高质量作品总会吸引观众的注意;
- 用电影教育观众,不如认真打磨精品;
- 为国产电影的工业化积累更多观众基础。
“失”:
- 新IP的输出乏力:新鲜的IP如凤求凰,屈指可数;
- 产业结构日益单一化:票房愈发集中,“爆款”独占市场,影响多样性;
- 糟糕影片频频出现,观众对国产电影的防御心理增强;
- 制片方重视营销,却忽视剧本,导致“开局火爆,后劲不足”的情况。
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之所以能在影院坚持这么久,并非因为它无敌,而是其他影片的质量实在不及。它虽然“打得动”,但它的挑战恰恰是映射出其他作品的“乏力”,显然中国电影亟需更多实力接棒者的崛起。
总之,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是一部能够“稳住”的优秀电影,其所取得的成绩不仅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一次胜利,也是对市场空窗期的清醒警示。中国电影市场需要的,远不止于哪吒降世,更期待哪吒闹海的到来。
你对2025年下半年新的国产影片有期待吗?还是说你根本不看好下半年的国产电影?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!
发布于:山东省用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