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诸侯割据,汉王朝只剩个空架子。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动荡年代,名将如同繁星般涌现,各路英雄豪杰纷纷登上历史舞台。像蜀汉的五虎上将、曹魏的八虎骑,还有河北四庭柱等,个个都是名震天下的猛将。虽说武将大多给人一种只会在战场上拼杀,平日里大块吃肉、大口喝酒的莽汉印象,但为了主公成就霸业,他们都不惜舍生忘死,冲锋陷阵。
就拿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张辽来说,自从投靠曹操后,就一心为主公南征北战,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,很快就成为了名将的代表人物。尽管张辽被称为良将,可他毕竟是降将出身,在曹营中,还是有不少将领对此心存芥蒂。李典就是其中之一,他对张辽始终怀恨在心,两人难以和睦相处。
李典虽然没能跻身五子良将之列,但也是曹魏难得的将才,名声同样不小,与张辽可谓旗鼓相当。下面咱们就从智谋、武力、资历以及影响力等方面来做个对比,看看李典和张辽到底谁更厉害。
先来说说李典和张辽结仇的原因。其实很简单,就是因为各为其主。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曹操起兵的时候,李典的叔父李乾为人很有英雄气概,带着数千家宾客投奔了曹操。之后李乾跟随曹操攻打袁术,还参与讨伐徐州。
当时徐州是吕布的地盘,吕布的部将想策反李乾背叛曹操,李乾坚决不同意,结果被吕布的手下杀害。而张辽很早就追随吕布,想必在诛杀李乾这件事上,张辽也参与其中,所以作为李乾的侄子,李典自然就对张辽怀恨在心。
两人既然有仇,平日里李典不跟张辽兵戎相见就已经很不错了。要是真打起来,估计李典不是对手,因为张辽武艺确实高强。李典虽然也不弱,但相比之下还是略逊一筹。
张辽原本是吕布手下的猛将,在跟随吕布、陈宫等人偷袭兖州时,就展现出了超强的战斗力。比如在两军对战时,张辽与曹军猛将夏侯惇大战,两人难分胜负。官渡之战中,张辽又与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张郃大战五六十回合,依旧不分高下。
张辽的成名之战当属合肥会战。第一次孙权率军来袭,张辽与猛将太史慈大战六七十回合,双方势均力敌。第二次孙权趁着曹操远征汉中,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。张辽当机立断,挑选八百勇士,在逍遥津偷袭孙权。战斗中,张辽大喊自己的名字,直冲向孙权。江东士兵人人畏惧,被杀得溃不成军,要不是甘宁、凌统等人拼死护卫,孙权恐怕就被生擒了。
更令人钦佩的是,这八百勇士虽然勇猛,但被东吴军队团团围住。张辽率先杀出重围后,听到其他士卒呼喊:“将军难道要抛弃我们吗?”于是他又毫不犹豫地翻身杀回重围,救出了剩余的士兵。江东众将竟无人敢阻拦。这一战,张辽的威名让江东人闻风丧胆,就连小孩听到张辽的名字,夜里都不敢啼哭。
再看李典,他虽然征战多年,可武力与张辽相比,至少差了一个等级。在新野之战中,李典与赵云交手,仅仅打了十个回合就败下阵来。而在禳山之战中,张郃等人与赵云大战三十回合,由此可见,李典的武艺只能算是二流武将的水平。《三国演义》中记载:“曹仁命李典出阵,与赵云交锋。约战十数合,李典料敌不过,拨马回阵。云纵马追赶,两翼军射住,遂各罢兵归寨。”
张辽在两次合肥之战中,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谋略,丝毫不逊色于很多谋士。第一次合肥之战,张辽率军击败东吴后,当晚便要求将士们和衣而眠,加强防备,真正做到了胜不骄、败不馁。果然,夜里太史慈的内应戈定烧毁军械,制造混乱,城内一片大乱。张辽立刻平定内乱,还将计就计,诱骗太史慈进城,最终射死了太史慈,迫使孙权退兵。
李典作为副将,在跟随曹仁攻打新野刘备时,就曾劝曹仁行事要小心,不可大意轻敌。但曹仁不听,执意进兵,结果被徐庶打得大败。在跟随夏侯惇攻打刘备时,李典见赵云、刘备等人先后诈败,又看到博望坡两边树木丛生,便建议夏侯惇、于禁等人不要贸然进兵。
可惜夏侯惇自恃勇猛,还是率军深入丛林,结果中了诸葛亮的火攻之计。好在李典及时从后方率军赶来,救了夏侯惇和于禁等人,刘备见曹军有援军赶到,便退军而去。
论资历,李典早在公元190年就追随曹操了,算是曹操的元老级大将。而张辽在公元198年白门楼之变后,才归顺曹操。虽然张辽深受曹氏重用,但毕竟是降将身份,在曹军中的资历确实比不上李典、乐进等人。
在影响力上,张辽武艺高强、胆识过人,威震江东,基本上算得上是曹魏的屏障级大将。甚至在张辽年老患病时,孙权还特意叮嘱:“张辽虽然抱病在身,但依旧勇猛无比,千万要小心谨慎!”
而李典虽然也立下不少功劳,但一直担任副将,在逍遥津之战中,虽然也打败了东吴,但威名还是比不上张辽。而且李典很早就病逝了,影响力不及张辽也在情理之中。
作为仇敌的李典和张辽,如果真的交手,估计李典很难战胜张辽,无论是武艺、影响力还是战功,李典都稍逊一筹。不过,在逍遥津一战中,二人能够以大局为重,共同对抗东吴大军,也算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了!
用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