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棣通过篡夺侄子朱允炆的江山,最终登上了帝位,但如果朱允炆的父亲、太子朱标还在世,局面会大不相同。朱标若在,他的豪华班底一定会让朱棣陷入绝境,甚至可能让他在战场上大喊:“大哥,饶命啊!”。
朱标的军事才能一直是个谜,但他所拥有的庞大班底却能令任何对手感到绝望。朱元璋一生封了十位公爵,其中七位都在朱标的太子府担任重要职务,另外两位与朱标关系密切。这十位公爵中,徐达是朱棣的老部下,但他同时也是朱元璋指定的太子少傅;常遇春,从吴元年就被封为公爵,是朱标的岳父,且担任太子少保;冯胜则在太子府任职右詹事;淮西的重臣李善长是太子府的太子少师;邓愈和汤和则在太子府兼职谕德;康茂才虽然在洪武三年被追封为国公,但他同样担任着太子府左率府使。开国的22位侯爷中,也有一半以上曾在东宫的太子府任职。除此之外,朱标还拥有朱元璋钦定的几位著名文臣,包括中书平章政事胡廷端、御史中丞刘基、治书侍御史文原吉等,而他在儒学上的导师是宋濂。
展开剩余66%朱元璋挑选朱标的部下时,极为严格,标准为“勋德老成及新进贤者”。因此,能进入太子府的人,必须具备显赫的战功、崇高的人品与出众的才学。无论是明朝顶级的文臣还是武将,若没有被选入东宫的班底,他们在同行之间几乎难以抬得起头。除了这些公爵,李文忠虽然没有在太子府任职,但他自幼便与朱标结下深厚的友谊。蓝玉则是朱标妻子的舅舅,也在军中为朱标代言,蓝玉曾敢公然向朱元璋表示自己有权掌控军官的晋升。至于傅有德,虽是唯一未被选入太子府的公爵,但这并非因为他不能战斗,而是因为他资历较浅。直到1361年,他才跟随丁普郎投靠朱元璋,直到后来才逐步晋升。
除了这些大臣,朱棣还有来自三弟朱棡的支持。晋王朱棡的势力,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朱标、蓝玉势力的一个延伸。蓝玉手下的怀远侯曹兴就曾在朱棡麾下担任晋王相,而双刀王弼也曾随朱棡一同征战大漠。明末历史上著名的“蓝玉党”正是朱标的亲信集团,蓝玉的党羽们,如鹤庆侯张翼、普定侯陈桓、定远侯王弼等,地位一直与蓝玉不分上下。蓝玉能成为他们的领袖,得益于朱标的默许与支持。朱标在陕西时,由蓝玉负责召见和遴选军官,借助朱标的影响力,蓝玉得以建立起了这一庞大的支持网络。朱标不仅在武将选拔上拥有话语权,他还是文臣升迁的主导者之一。官员的晋升必须得到朱标的批准,且所有事务需要在“启东宫”大本堂上进行审批,这一安排一直延续到洪武六年。
而朱棣在洪武十年结婚后的这一年,他的太子哥哥朱标却早已享有了“大小政事皆先启皇太子处分,然后奏闻”的特权。这种特殊的权力,让朱标在朝廷内的地位非同寻常。
当朱标去世后,朱元璋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,并没有选择与蓝玉有亲戚关系的朱允熥。为了给朱允炆铺路,朱元璋不仅借晋王的势力清除了蓝玉党,还铲除了冯胜、傅有德等与晋王关系密切的部下,打击了朱棣的支持势力。如果朱标的去世晚一些,且按照自己的意愿挑选继承人,那么明朝的局势或许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朱棣也可能永远只能屈居他弟弟的位置,无法有所作为。
发布于:天津市用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